過往,香港特區以購物之都、美食天堂、免稅港聞名,每年吸引大量遊客來港旅遊消費,然而一場反修例黑色風暴,再加上疫症浩劫,重創香港的旅遊業和相關行業,骨牌效應下,奢侈品零售業、餐飲業、酒店業、航空業和相關行業也相繼倒下,再加上經濟蕭條,推高本地失業率和就業不足率,同時打擊消費者信心,而商務活動和婚宴等餐聚也受到疫情限聚令和經濟衰退所影響。
香港的另一支柱產業金融業,也隨着外圍市況而陷入不穩定性,銀行業已不再是金飯碗,連以香港紮根的銀行班霸也不排除重啟裁員計劃,經歷反修例黑暴後,多個國家的金融機構也決定把亞洲總部遷移到上海、深圳、新加坡或東京等城市,令香港的金融業工作崗位流失。
只是短短兩年,反修例黑暴加上新冠肺炎,逆轉了香港的優勢,也擊潰香港人的信心,與此同時,內地多個一線城市,甚至粵港澳大灣區兄弟城市的崛起,與香港特區構成直接競爭。東方之珠在其他明珠同場爭艷下,或暫時稍為遜色,香港是時候醒悟,不要成為龜兔賽跑故事中的驕傲小兔,要調整心態,並重建優勢,重新定位,才能重回賽道和其他城市繼續比拼。
香港的大學學科選擇較少,出路也較狹窄,這完全是因為大學學科是為社會培訓人才而設,過往香港的主流產業為金融和商業服務,大學自然需要提供商業學科培育人才;若日後香港的經濟產業轉型,或大學生更樂意回內地尤其大灣區發展事業,那麼大學的學科需要相應地調整。香港日後需要工業回流,或稱「再工業」或活化工業,但又基於土地問題,只能進行高端製造業或新科技產業的其中一部分,日後,將是新科技的世界,將以數碼化、機械人、人工智能、大數據、新材料、環保產業、智慧城市、生物化學等方向發展,有理工科背景的本科畢業生固然可以多唸一個與科技管理有關的碩士課程增值和轉行,但一眾文商科背景、在企業中高層的一群中年才俊卻不受惠,各所大學可為這班文商科專才量身訂造增值課程,提升他們的技能並學以致用,讓香港的人才庫更多元化。
董建華時代曾提倡的「數碼港」、「中藥港」相繼泡湯,香港也蹉跎了寶費的二十年,現在香港需要的是由特區政府牽頭一個工作小組或委員會,為香港未來二十年的產業藍圖一錘定音定位並落實細節、釐定政策;如果特區政府無能為力,工商界領袖其實也可以透過集團轉型,讓香港可以有一個可供選擇和更具可塑性的新產業,但大前題是政府政策需要鼎力配合和到位。
文 : 朱家健
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特邀會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理事、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